当前位置:主页 > 景区动态
初制后储存秋天白露之后开始精制属于黑茶类
信息来源:未知 作者:最新更新
  白露往後,晚上把已做好的茶攤在戶外,承受夜露,次日白日再又把茶烘幹,以這種製茶技藝來增加茶葉香氣與味道的,在全國茶區恐怕只需皖南祁門蘆溪鄉,這是祁門安茶的奇特之處。10月10日晚,祁門縣委縣政府特別在安茶原產地蘆溪舉行安茶夜露節,傳承傳統的夜露製安茶文化,也借此擴展祁門安茶的影響力。
  
  祁門安茶始創於明朝,比百年祁紅前史更久,其昌盛於民國時期,1932年祁門縣已擁有安茶號47家,經閶江運至兩廣,轉銷東南亞區域。安茶采摘自谷雨到立夏之間,初製後貯存,秋天白露之後開端精製,屬於黑茶類。
  
  安茶的製造進程非常繁瑣,從開端采摘到製造完結需要耗費半年以上的時刻。竹、箬、茶三者經由炭火烘焙,彼此融合,在歲月沈積中三香合一,形成了共同的安茶陳香。
  
  其間「日曬夜露」是安茶製造進程中極為共同的工藝,日曬陽光夜承露珠,讓其得以汲取「日月精華」,綻放出異樣茶香。祁門蘆溪人會把金秋的夜露看得很重,他們每天要看天氣預報,觀天象,只需晚上到次日清晨不下雨,就會把初製安茶攤在戶外,承受夜露滋潤,早上把茶收起,烘烤。以其共同的發酵工藝、製造技藝及箬葉和竹篾包裝工藝等,安茶在全國茶類中獨樹一幟,且具有清熱解毒、祛濕解暑、安五臟、順六腑等作用,被兩廣區域和東南亞一帶尊為「聖茶」,陳年的安茶,茶性溫良,有「三年為藥,五年為寶」之說,因而「安茶」以陳為貴,越陳越醇、越陳越香。在廣東等地茶客中,有「樓下喝普洱,樓上喝安茶」的民諺。
  
  隨同前史風雲,安茶幾經起落,因為一位香港愛國華僑、也是安茶忠誠茶客的支持與鼓勵,祁門縣在1992年又再續安茶香,安茶快速復興,2013年以來先後獲批施行安茶省級當地標準,成功申報安茶原產地地理保護產品,榮獲我國博覽會黑茶「金獎」稱謂,安茶製造技藝已當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祁門縣有安茶註冊企業23家,2022年全縣安茶產量50萬斤,歸納產量達1.5億元(2023年安茶正在製造,估計今年可達60萬斤),一直處於求過於供的狀況。年代越久的安茶醇香愈濃、價值越高(產於1920年的安茶每斤在香港拍賣可達60萬元;祁門縣蘆溪鄉現存1992年安茶每斤價值5000元,估計拍賣可達2萬元)。
  
  「有一天晚上叫夜露,從此安茶就有了情愫......哦,奧秘的夜露......」一曲婉轉悠揚的《夜露贊》,唱出了祁門安茶最為奧秘的一道製造工序——夜露。祁門安茶夜露節由此而來。
  
  曾經,安茶夜露節都是蘆溪民間茶人舉行。今年,祁門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全力復興該縣的「紅與黑」,即舉世聞名的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祁門紅茶,以及前史悠久但產量與名氣略低於祁紅的祁門安茶。
  
  為此,10月10日下午,2023祁門安茶夜露節在安徽省祁門縣蘆溪鄉舉行,這也是該縣官方主辦的首屆安茶夜露節,黃山市政府副市長江卓琪、市直多部門負責同誌參加活動。現場,有舞龍及儺舞等非遺表演、茶藝展示、編竹簍競賽、點燈、夜露等活動輪番演出,點燃了無數酷愛安茶人的熱情,現場,無數人一個個接過煮泡好的安茶,品味著其厚重的茶香。
  
  情景劇「傳祁重現 一飲一茶一心安」再現祁門安茶的傳奇故事。每一只織造的竹簍、每一片安茶背面都凝聚著蘆溪人的工匠精力。編竹簍技藝競賽引發人群聲聲喝彩,一個個精致的竹簍躍然眼前,展現製茶人的靈巧與匠心。
  
  在安茶公益拍賣環節,對祁門大洪古道茶業捐贈的一份1992年的安茶進行競拍,所拍得的1.7萬元用於祁門蘆溪公益事業。夜露點燈活動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隨同著孩子的兒歌聲,印有「安茶」「夜露」字樣的紅燈籠亮起,蘆溪的夜空格外璀璨,夜露下的安茶熠熠生輝。
  
  江卓琪稱,黃山市名茶資源豐富,我國十大名茶有其三,特征名茶燦若星辰,安茶便是其間寶貴的一種,以其獨有的「夜露」工藝,獨立六茶外。祁門安茶有品牌、有市場、有效益,信任祁門安茶產業的開展會越來越好。
  
  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試驗室主任、原安徽農業大學校長、原安徽省科技廳廳長宛曉春教授分享了他與祁門紅茶、安茶的故事,表示要全力支持安茶標準化建造和品牌打造供給全方面的技術和人才支撐,祝願安茶有很好的開展,成為祁門縣乃至黃山市茶產業開展的新亮點。
  
  祁門縣政府縣長江成永在致辭中向外界發出「登黃山全國無山,遊祁門美好開門,品安茶萬事心安」的約請。他認為,安茶具有清熱解毒等共同作用,開展潛力巨大,是一支穩健的未來股。絕佳的地理位置成就了祁門茶葉形甘旨佳、鮮香濃醇的優秀質量,已成為「有機茶、健康茶」的代名詞,祁門縣將全力支持做好做強安茶產業。
  
  祁門縣地處北緯30°世界「黃金產茶帶」,森林覆蓋率88.64%,地表水水質100%優秀,位居全省首位,連續蟬聯「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榮膺我國紅茶之鄉、我國禦醫之鄉、我國天然氧吧、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縣等。「晴時遲早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自然生態造就了祁門茶葉共同的質量,一起孕育著紅茶、綠茶、安茶,且都是名茶。
  
  祁門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施行「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茶業富縣、文旅興縣」開展戰略,大力開展祁紅、電子、文旅、中(醫)藥康養四大主導產業,厚實推進「三茶」統籌開展,成功舉行世界三大高香紅茶祁門對話、祁紅采摘節、我國詩茶大會、「開祁門 見黃山」黃山祁門美好生活邀約會等茶事活動,竭盡全力把祁門茶葉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響。
  
  全縣現有茶園19萬畝,擁有各類茶企600余家,茶葉產量7300噸,歸納產量55億元,茶農人均茶葉純收入近7000元。其間安茶出產企業23家,2022年全縣安茶產量達50萬斤,歸納產量達1.5億元,真正完成了「一片葉子富了一方大眾」。
 

版权所有 © www.dylyj.com 东源旅游网 Copyright 2010-2015.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